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獨立研究
Independent Study 
開課學期
11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戲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細井尚子 
課號
Thea7007 
課程識別碼
129 M0050 
班次
 
學分
1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第1,3,5,7,9,11,13,15 週
星期三2,3(9:10~11:10) 
上課地點
總一館210 
備註
密集課程。密集授課,第1週上課1小時,第3週起隔週上課2小時。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博士班
總人數上限:1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針對撰寫關於日治時代臺灣娛樂市場的博士論文設計,作爲基礎資料,以當時在臺灣演出的日本表演為對象。在考慮當時日本的表演是以現代化(西洋化)為範本的動態期的同時,加深對其內容和屬性的理解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主要使用日治時代臺灣的報刊資料。由學生按照每次設定的專題收集資料,將分析結果與教師討論的形式進行。 
課程要求
限戲劇系博士班學生修習。 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1. 矢內原忠雄著,林明德譯,《帝國主義下的台灣》,臺北 : 吳三連臺灣史 料基金會,2014。
2. 薛化元主編,《近代化與殖民:日治臺灣社會史研究文集》,臺北:國立臺 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2。
3. 石婉舜,〈高松豐次郎與臺灣現代劇場的揭幕〉,《戲劇研究》10,2012,35- 67。
4. 簡秀珍,〈奇術縱橫三十年:第一代松旭齋天勝與天勝一座在臺灣的演 出〉,《民俗曲藝》199,2018,5-76。
5. 李思漢,〈日治台灣的「素人義太夫」〉,《日本演劇・映画の台湾時代── 植民地舞台にみる文化的交錯》會議論文,2019,55-63。
6. 長嶺亮子,〈日治時期始政三十年紀念表演活動和廣播節目中的藝能〉,《關 渡音樂學刊》18,2013,53-80。
7. 簡秀珍,〈觀看、演練與實踐: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新式兒童戲劇〉,《戲 劇學刊》15,2012,7-48。
8. 吳佩珍,〈日本新劇與台灣──以川上音二郎與太郎冠者(益田太郎)為中 心〉,《日本演劇・映画の台湾時代──植民地舞台にみる文化的交錯》會議論文,2019,37-45。
9. 石婉舜,〈「黑暗時期」顯影:「皇民化運動」下的臺灣戲劇(1936.9~ 1940.11)〉,《帝國裡的「地方文化」:皇民化時期的台灣文化狀況》,臺北: 播種者,2008。
10. 石婉舜,〈搬演「臺灣」:日治時期臺灣的劇場、現代化與主體型構(1895 - 1945)〉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論文,2010。
11. 李宛儒,〈日本統治下の台湾演劇——総督府が奨励した青年劇と皇民化劇 をみる〉,《言葉と文化》8,2007,87-102。
12. 李宛儒,〈台湾の近代劇の生成過程 ―日本統治早期の台湾で上演された 「プレ近代劇」の諸相―〉,《演劇映像学:演劇博物館グローバル COE 紀要》,2011(2),91-111。
13. 李宛儒,〈日本統治下の台湾における演劇取締制度及び近代劇の出現〉, 收於伊藤裕夫、藤井慎太郎編《芸術と環境―劇場制度・国際交流・文化 政策》,東京:論創社,2012,178-192。
14. 邱坤良,〈戰時在台日本人戲劇家與台灣戲劇──以松居桃樓為例〉,《戲劇 學刊》12 ,2010,7-33。
15. 陳怡如〈日本統治初期台湾における近代演劇の上演と国民演劇の形成 : 川上音二郎と高松豊次郎の活動から〉,《国際文化学》31,2018,86-111。
16. 陳怡如〈台湾における興行取締規則の制定と実施 : 皇民化運動期以前の 大衆演劇活動からの考察〉,《文化政策研究》12,2018,29-46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根據每次設定的專題收集和分析資料 
50% 
 
2. 
通過討論發現問題的能力 
5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07  課程説明,調整專題等 
第3週
9/21  演藝專題討論 
第5週
10/5  戲劇專題討論 
第7週
10/19  演出空間・劇場機構專題討論 
第9週
11/02  觀衆專題討論 
第11週
11/16  演員專題討論